当前位置: 首页 > 红色记忆 > 红色遗址

焦陵

来源:网络 发布时间:2022-10-11 点击数:

焦陵是县委书记的榜样——焦裕禄同志安葬的墓地。该烈士陵园位于兰考县城关北黄河堤顶上,紧靠兰(考)菏(泽)公路西侧,占地91.7亩。焦裕禄(1922—1964年),山东省博山县人,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先后在山东省和河南省的尉氏县、陈留地委、洛阳矿山机器厂等地工作。1962年12月,焦裕禄奉命到“风沙、盐碱、内涝”严重的兰考县任县委第二书记,后为县委书记。他团结带领县委一班人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充分发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。他认真调查研究,倾听群众呼声,关心群众疾苦,切切实实为群众排忧解难,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。他忠于职守,勤奋工作,清正廉洁,艰苦奋斗,始终同人民群众心连心,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本色。他抱病带领兰考县人民与严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的斗争,迅速改变了兰考的贫困面貌,开创了兰考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局面。终因操劳过度,于1964年5月14日病逝于郑州。焦裕禄不愧为党的好干部,不愧为县委书记的榜样,不愧为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。1966年2月7日,人民日报发表社论《向毛泽东的好学生——焦裕禄同志学习》和长篇通讯《县委书记的榜样——焦裕禄》。全国上下掀起了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热潮。毛泽东、邓小平、江泽民、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焦裕禄题字、题词,参加有关纪念活动。焦裕禄病逝后,灵柩厝于郑州市烈士陵园。1966年2月26日,遵照焦裕禄“我活着没有治好兰考的风沙,死后,希望组织上把我送回兰考,埋在兰考的沙丘上,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风沙治好”的遗愿,兰考县委、县政府将焦裕禄的遗体安葬在县城北部的黄河故堤上,并根据人民的愿望,逐步修建成了焦裕禄烈士陵园。陵园分革命烈士纪念碑、焦裕禄烈士墓、焦裕禄同志纪念馆三个区。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陵园南部的中心部位,1993年5月建成。碑高19.64米(寓意纪念焦裕禄1964年逝世),碑体正面镌刻着毛泽东主席手题字“革命烈士永垂不朽”,碑座正侧面镌刻着“访贫问苦”“调查三害”“兰考新貌”三座浮雕,背面为碑记。焦裕禄烈士墓位于纪念碑北侧墓区最高处,由大理石雕砌而成。墓碑高2.75米,正面刻“焦裕禄烈士之墓”,背面为烈士生平简介。墓盖由汉白玉外镶。墓后屏风墙上镶嵌着毛主席题词“为人民而死,虽死犹荣”。墓区广场2100平方米。墓前两侧树立着两座题词碑,分别刻着董必武、郭沫若撰写的歌颂焦裕禄精神的长诗。焦裕禄同志纪念馆位于墓区西侧,1994年4月建成,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。纪念馆正面三层,大门正上方镶嵌着江泽民亲笔题写的馆名,馆内分序厅、展览厅、贵宾厅和放映厅等主要部分。后墙上镶嵌着江泽民的题词“向焦裕禄同志学习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17个金光闪闪的大字。展厅1300平方米,展出内容分“青少年时代”“在工业战线上”“县委书记的榜样”“人民呼唤焦裕禄”“今日兰考”5个部分。版面300余块,遗物90余件,生动地展示了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,平凡而伟大的一生。焦裕禄烈士陵园自兴建以来,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,习近平、胡锦涛、江泽民等都曾亲临陵园凭吊英灵,敬献花圈,号召全党全国人民进一步学习和发扬焦裕禄精神。亲民爱民、艰苦奋斗、科学求实、迎难而上、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,过去是、现在是、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,永远不会过时。近年来,每天都有大批人员到陵园进行参观、学习和瞻仰。这里已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学习焦裕禄精神,开展爱国主义教育、国防教育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基地。1996年6月,焦陵被国务院批准为“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”;同年11月,被国家教委、民政部、文化部、共青团中央、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命名为“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”;1997年6月,被中宣部命名为“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”;2002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;2003年4月,被国务院增补为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”;2004年7月,被中宣部、人事部、教育部、民政部命名为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单位”。

20130620043637985.jpg